2016年是推動政務公開力度特別大的一年,從年初兩會的“部長通道”,,到今年3月“閃亮登場”的國務院客戶端,,再到一大批政務公開“大V”的涌現(xiàn),政務公開的制度化建設初顯成效,,而政府對輿情的回應越來越及時,,無疑對于公共情緒具有相當?shù)臏p壓作用。
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公布了《關于全面推開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》,,在熱點突發(fā)事件逐漸通過多種媒體渠道搶占公共話語頭條的當下,,政策解讀和輿情回應能力正在考驗著政府公信力。
壓力之下,,更見改革的推進,。可以說,,2016年是推動政務公開力度特別大的一年,,在信息發(fā)布、政策解讀和輿情回應等方面都亮點頻頻。當前,,改革正在逐步進入深水區(qū)間,,這個時候,用政務公開的陽光照清前行之路可以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,。
我們回顧這一年來政府部門信息公開之路,,可以看到,自上而下的努力一直在進行,。在年初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,,李克強總理明白告訴各位部長:“國務院各部部長、直屬機構主要負責人都要主動召開或者出席新聞發(fā)布會,,積極回應輿論關切,。”
此后,,在國際國內(nèi)高度關注的“兩會”期間,,先后有近40位部委相關負責人站在“部長通道”的話筒前,主動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。從被記者圍追堵截到主動發(fā)布,從只言片語到坦誠相待,部長們的這些變化,向外界充分展示了各部門更加開放自信的形象,更是政務公開進程加快的縮影,。
事實上,,如今政府部門負責人主動發(fā)布已成為一種常態(tài)。從去年初開始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,,積極推動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主動解讀政策,,及時回應社會和國內(nèi)外媒體關切,堅持每周一次,,先后已有100名部級領導出席了會議,。
除了主動發(fā)布,利用新媒體手段,,加強和促進政府與民眾溝通互動也成為一種新的嘗試,。今年3月正式上線的“國務院”客戶端,一亮相便引來線上線下,、國內(nèi)國外的一片掌聲,。這一客戶端不僅發(fā)布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、國務院領導重要活動等政務信息,,也成為中央政府面向社會提供服務,、與公眾互動交流的新渠道。公眾不單可以從中獲知清晰,、準確,、原汁原味的政府聲音,還可以通過“我向總理說句話”等欄目,,與總理訴一訴,、聊一聊,,反映情況。
一款客戶端,,將治國理政,、經(jīng)略時勢的兩端直接拉直、扯平,,恰似“你在這頭,,總理在那頭”。你聽得見總理的聲音,,總理也可以從中察知社情民意,、民生冷暖。進而在施政中或減或加,,最大限度滿足社會的公共期待,。
在新媒體領域,政務微博也正在發(fā)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。從中央到地方,,影響力強、活躍度高的公眾賬號不斷涌現(xiàn),。除了中國政府網(wǎng)的公眾號之外,,“國資小新”等一批中央部門公眾號,也贏得了百萬量級的關注,,成為政務公開的“大V”,。
相比主動公開和發(fā)布,政務輿情應對與政府危機公關也是重要而緊迫的工作,。今年以來,,山東非法疫苗案、醫(yī)生陳仲偉被襲事件,、魏則西事件,、雷洋案、校園“毒跑道”,、高考減招事件、和頤酒店女生遇襲,、E租寶等社會熱點事件接連引發(fā)社會各界高度關注,。類似事件經(jīng)新媒體快速傳播過程中,被“渲染,、炒作,、扭曲、誤讀”,,嚴重影響輿論生態(tài),,甚至對社會穩(wěn)定構成挑戰(zhàn),。
在這種社會熱點事件頻發(fā)的轉型區(qū)間,可以說,,政務公開的制度化建設初顯成效,,政府對輿情的回應越來越及時,無疑對于公共情緒具有相當?shù)臏p壓作用,。正如《2016年全國政務輿情回應指數(shù)評估報告》所指出的,,我國公共部門面對突發(fā)性輿情的響應速度顯著提升,有超過40%以上的事件政府首次響應在事故發(fā)生二十四小時之內(nèi),??梢哉f,政府信息公開看似是點點滴滴尋常小事,,但匯聚起來正在成為推動改革前進的洪流,,更成為釋放輿論壓力的有效減壓閥。
當然,,盡管通過多年努力,,在政務信息的發(fā)布、政策的解讀,、輿情的回應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基本格局,。但以“時效度”來衡量,從人民群眾的期待來檢測,,還差距甚遠,。
比如,在政策的解讀方面,,新政解讀不到位而引發(fā)輿論誤讀現(xiàn)象仍時有發(fā)生,。“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(qū)制,,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(qū)”被簡單理解為“拆墻運動”,;跨境電商稅收新政帶來的“稅收調(diào)整”與“漲價”劃等號;旨在激發(fā)群體活力,,重點在增加重點群體收入的文件卻被解讀為“高收入人群要加稅”等等,。
而國務院此次公布的《實施細則》,進一步明確了政策解讀的責任,。按照“誰起草,、誰解讀”的原則,文件起草部門責無旁貸,,同時還規(guī)定了起草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解讀人和責任人,,要求通過多種方式,帶頭宣講政策,,解疑釋惑,,傳遞權威信息,。
更關鍵的是,《實施細則》還提出將文件的解讀與文件制定同步報送審批,,這是一條非??茖W的原則。試想一下,,如果推演一下文件發(fā)出后社會上會有怎樣的反映,,想想如何針對公眾的意見作出解讀,一定更有助于促進文件質(zhì)量的提高,,從而減少文件“朝令夕改”,。
2016政府信息公開的不斷推進,正在使得政務公開成為2016的年度改革關鍵詞,。未來,,我們更需要的是加強監(jiān)督和考核機制。比如對公開工作推動較好的單位和個人,,要按照有關規(guī)定進行表彰,;而對重要信息不發(fā)布、重大政策不解讀,、熱點問題不回應,,要嚴肅批評、公開通報,;對弄虛作假,、隱瞞實情、欺騙公眾,,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,,依法依紀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,政務公開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一項重要制度,,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務公開貫穿政務運行全過程,權力運行到哪里,,公開和監(jiān)督就延伸到哪里,。
李克強總理強調(diào),要深入推進政務公開,。公開是慣例,,不公開是例外。尤其是涉及到公眾利益的措施,、財政預算收支情況等,都應該加大公開力度,,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,、一覽無余,。
而這些要求,不僅點明了政務公開對于改革的重要意義,,同時也為政府部門指出了進一步做好政務公開工作的新方向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