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日幾時過,清風無處尋,。
經書聊枕籍,,瓜李漫浮沉。
今天22時26分
我們將迎來大暑節(jié)氣
“大者,,乃炎熱之極也”
此時正值“三伏”里的“中伏”
烈日高照,,暑氣炎炎
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(jié)
大暑前后,旱澇,、風暴發(fā)生頻繁
暑濕易入,,陽氣受損,心氣虧耗
故大暑時節(jié)注意養(yǎng)生很重要
養(yǎng)心,、養(yǎng)胃,、防暑、祛濕
【江海小衛(wèi)】科普一刻
大暑養(yǎng)生,,重在養(yǎng)心
01靜心養(yǎng)生
大暑高溫酷熱,,易動肝火,容易心煩意亂,、食欲不振、急躁焦慮等“情緒中暑”。
此時宜心態(tài)清靜,,俗話說“心靜自然涼”,,越是天熱越要“心靜”,以避免不良刺激,。
02藥食同源
選擇具有清心降火,、養(yǎng)心安神效果的食物,如:茯苓,、麥冬,、菊花、金銀花,、荷葉,、大棗、蓮子,、百合,、小米、冬瓜,、苦瓜,、西紅柿、西瓜,、香蕉,、蘋果等食用。
03調整起居,,保證充足的睡眠
中午應小睡會兒,,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,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,。
如果夜晚睡眠不佳,,可以在睡前一小時喝一杯五加棗仁茯苓茶,用五加葉,、酸棗仁各2g,,茯苓、大棗,、百合各1g,,紅參0.5g。煮茶飲即可安神助眠,、提高免疫力,,改善失眠多夢。
大暑養(yǎng)胃,,健脾除濕
大暑正值三伏天,,暑氣酷熱會導致脾胃功能低下。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,容易腹瀉,,嚴重時有胸悶,、惡心、四肢無力等,,舌苔常較黃膩,,濕熱之氣較重則稱為暑濕證,要清暑利濕,,健脾養(yǎng)胃,。
01薏苡仁粥
做法:
薏苡仁50克,粳米100克,。
將薏苡仁用溫水浸泡半小時左右,,與粳米共置鍋中,放入清水,,先用大火煮沸,,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。
功效:健脾除濕,,適用于脾虛濕盛,,不思飲食,大便溏薄,,下肢水腫等,。
02艾灸補脾
太白——脾經原穴
按揉、艾灸太白可以補脾,,很好防治脾虛引起的食欲不振,、渾身乏力、犯困,、水腫,、腹脹、腹瀉等疾病,。若能在脾經主時(上午9至11點)艾灸,,效果更好。
足三里——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濁
養(yǎng)脾之升要同時養(yǎng)胃之降,,需配合艾灸足三里,。
脾應于季夏,大暑時節(jié)最需艾灸,,以健脾化濕,。
濕熱交蒸,嚴防中暑
大暑時節(jié)保養(yǎng)不當,,則易中暑,。
癥狀:全身乏力,、頭昏心悸胸悶、出虛汗,、四肢麻木,、口渴惡心等,。
處置措施:先別慌亂
①避開悶熱環(huán)境,,轉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;
②采用各種辦法幫助身體散熱,,補充水分好好休息,;
③喝點淡鹽開水、三豆湯等,。但對于嚴重中暑者還需送往醫(yī)院治療,。
【三豆湯做法】
取綠豆、赤小豆,、黑豆各20克,,清洗干凈后,清水浸泡1個小時,;
將三豆放入鍋中,,加入適量清水,用大火燒滾后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,,
待豆子開花后放入冰糖繼續(xù)煮5分鐘即可,,放涼后連湯帶豆一起食用。
大暑養(yǎng)生的四個要點
01多喝熱水,、少喝冷飲
別以為猛喝水可以解渴,,一次性喝過多的水,錯誤,!
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,,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,甚至出現心慌,、氣短,、出虛汗等現象。
如果渴了,,要先少量喝水,,緩一會兒再喝,
最好是喝溫開水,,不要喝冰鎮(zhèn)冷飲,,以免傷脾胃的同時濕邪帶入體。
02趁熱天驅濕寒,,冬病夏治
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冬病夏治,,比如慢性支氣管炎,、肺氣腫、支氣管哮喘,、腹瀉,、風濕等陽虛癥疾病,;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(jié)治病,,趁著暑熱天氣把體內濕寒驅除。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,。
03暑天小心患上空調病
酷暑下躲在空調下,,雖說是降熱了,但是室內外溫差大,,易患感冒和空調病,,空調溫度過低或是對著人吹,也會加重濕氣,。
暑天空調房間的最佳溫度為25℃~27℃,,每隔2小時要通風換氣。
04大暑飲食清淡為主
大暑時節(jié),,飲食要少咸少甜,,以清淡飲食為主,忌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,,不宜進補,。
最佳調味品是食醋,最佳蔬菜是苦味菜,,最佳湯肴是番茄湯,,最佳飲料是熱茶。
從冰箱取出的食物切勿直接食用,,應放置幾分鐘后再食用,,或是加熱后食用,冰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吃,。
來源:江海區(qū)衛(wèi)生健康局,、江海疾控、人民日報,、嶺南中醫(yī)藥文化